分类信息
各地考试

当前位置:首页 » 公选领导 » 模拟试题 » 正文

公开选拔考试宏观经济练习题


时间:2013-05-11 来源:公选领导考试网 浏览次数:89  【华夏培训网: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宏观经济一、单项选择题1.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是( )。 A.生产活动的组织者 B.经营活动的组织者 C.企业的直接领导者 D.宏观

 

宏观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是(    )。
   A.生产活动的组织者
   B.经营活动的组织者
   C.企业的直接领导者
   D.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者
2.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
   A.加强宏观调控    B.完善市场体系
   C.实行政企分开    D.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被称为社会经济正常进行的“安全网”和“减震器”。
   A.现代企业制度    B.金融风险的防范
   C.社会保障制度    D.国家宏观调控
4.(    )被称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稳定器”。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产业政策    D.投资政策
5.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税收的性质是(    )。
   A.为国家实现其对内职能服务  B.为国家实现其对外职能服务
   C.取之于民,用之于国        D.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6.国家通过发行国债拉动经济增长,说明(    )。
   ①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我国的重要职能
   ②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机关遵循的重要原则
   ③党和政府具有行使宏观调控的职能
   ④经济决定政治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从哲学上看,强调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
   A.看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B.承认外因对事物发展起加速作用
   C.注意到了量的积累不可忽视    .
   D.肯定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8.在国际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下,确保实现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    )。
   A.刺激和扩大国内需求   B.扩大我国商品出口量
   C.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D.扩大吸引外资规模
9.货币市场是交易期限在(    )以内的金融交易市场。
   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10.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这一要求蕴涵的哲理是(    )。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事物数量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
    C.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D.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就能正确解决矛盾

 


1 1.国家坚持不懈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这表明(    )。
     ①国家行使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职能
     ②国家履行专政职能以及协调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
     ③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④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12.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
    B.固定价格、浮动价格、自由价格相结合的价格体系
    C.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D.统一定价与分散定价相结合的价格制度
13.为了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从2003年1月1日起,我国关税总水平已由12%降到11%。
    下面对关税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关税是对进出口国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②关税的纳税人是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和出口货物的发货人
    ③关税的征收能保护国内商品的竞争优势地位
    ④关税的征收反映着政府的经济决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走出了短缺经济,形成了“既有剩余资金又买不起”双重因素影响的买方市场。由于没有足够的市场消费需求,使得生产增长乏力,面对这一转变,
    从消费者方面来说应(    )。
    A.积极存款,支援国家建设        B.转变消费观念,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C.保持和发扬攒够了钱再用的传统  D.调整消费政策
15.党的十五大决定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强调在强化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前提下适度减少国有经济比重,
    这种做法(    )。
    A.逐渐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起来,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B.有利于优化所有制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
    C.使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占优势
    D.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16.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因在于(    )。
    A.国债投资加大了消费基金比例,促进了消费增长
    B.国债投资用于经济建设和形成货币购买力,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C.国债投资增加了积累基金比例,减少了消费基金
    D.国债投资增加了货币发行量,加快了商品流通速度
17.我国政府目前正在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    )。
    A.一项长期实行的财政政策
    B.没有风险的投资融资手段
    C.立足于扩大内需,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惟一政策
    D.在需求不旺的情况下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18.按金融市场的组织方式分类的是(    )。
    A.现货市场    B.期货市场
    C.拍卖市场    D.股票市场
19.我国的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有效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财政收入包括(    )。
    A.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B.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D.税收收人、外汇收入、债务收入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原则是(    )。
   A.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综合配套原则  B.宏观调控原则
   C.指令性计划原则                D.计划指导原则
   E.集中和重点性原则
2.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
   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组织政策
   C.产业布局政策    D.产业开发政策
   E.产业发展政策
3.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    )。
   A.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
   C.外汇市场    D.黄金市场
4.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表现为(    )。
   A.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和途径  B.充当信用中介
   C.创造金融工具                  D.充当支付中介
5.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
   A.存款准备金率    B.税率 
   C.中央银行再贷款  D.公开市场操作
6.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有(    )。
   A.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管理  B.对金融机构业务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
   C.对有问题机构的处理        D.化解风险的措施
7.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金融体系多元化    B.金融机构企业化
   C.金融资产商品化    D.金融运行市场化
   E.金融调控间接化
8.按金融市场功能不同可分为(    )。
   A.一级市场    B.二级市场
   C.有形市场    D.无形市场
9.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正确认识是(    )。
   A.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B.它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实行规范的公司制
   C.它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征
   D.它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
   E.它能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不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10.中国金融监管组织体系有(    )。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C.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D.中国银行
11.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相对于其他经济政策而言,
    产业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
    A.更深刻地干预社会再生产过程
    B.更深刻地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C.更强调社会总供给的调节
    D.更强调社会总需求的调节
    E.产业政策的调节时间更长,内容更具体,操作上具有更大的综合协调力
12.我国虽然银行利率一降再降,但居民银行存款仍居高不下,据统计,2003年已过10万亿大关。从1999年11月1日起,我国就已对储蓄存款所得征收个人利息所得税。
    这有利于(    )。
    A.减轻企业负担    B.增加国家财政收人
    C.调节收入分配    D.增加消费,扩大个人投资
    E.减轻银行付息压力
13.按照我国现行税法和税收制度的规定,不是所有公民都是纳税人,也不是只有公民才是纳税人。
    这就是说(  )。
    A.依法纳税不是全体公民的基本义务 
    
B.纳税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C.作为直接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是由国家税法规定的
    D.只有部分公民负担税款
14.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税收四原则是(    )。
    A.公平    B.明确
    C.公开    D.便利
    E.节约
15.作为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主体地位的几家从专业银行转变而来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有(    )。
    A.中国工商银行    B.中国农业银行
    C.中国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
    E.中国民生银行
16.当前正在进行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趋势是(    )。
    A.产业结构越来越“软化”
    B.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群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C.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加明显
    D.巨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强强合并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向
    E.能源、资源、资本的作用相对下降,人的智力、创造性成果的价值相对提高
17.中国人民银行具有的三大职能是(    )。
    A.发行的银行    B.政府的银行
    C.银行的银行    D.国民的银行
    E.储蓄的银行
18.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设立、根据政府决策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下列属于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是(    )。
    A.国家开发银行    B.中国进出口银行
    C.中国建设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E.城市信用合作社
19.财政政策工具就是政府为了既定的政策目标所选择的操作手段,包括(    )。
    A.税收调节    B.国债调节
    C.财政投资    D.财政补贴
    E.利率调节
三、判断题
1.要求完全没有环境代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
2.第一产业就是指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农业和重工业。    (    )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    (    )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    ) 
 5.衡量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指标是价格指数。    (    )
6.政府宏观调控采用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通过政府的强制力量来消除市场经济的缺陷。(    )
7.对国民经济活动的度量,有两个基本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外生产总值。    (    )
8.作为中央银行,其首要目标是稳定币值。    (    )
9.充分就业是指让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获得就业岗位。    (    )
10.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理论创始人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    (    )
四、辨析题
    1.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2.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政府的角色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统一。
    3.货币政策就是财政政策。
    4.非公有制企业只能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可以进入的投资领域。
    5.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1999年7月1日起,大幅度提高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同时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水平、失业保险水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险水平提高30%。可见,消费基金增加了,人民生活水平就自然提高了。
五、简答题
    1.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有哪些?
    2.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手段有哪些? 
    3.国民经济核算指标有哪些?
    4.宏观调控的目标有哪些?
    5.中国金融监管包括哪些内容?
六、论述题
    1.政府采用哪些手段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
    2.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十五”期间需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重大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问题提出来。请结合文件内容,从经济学角度认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3.阐述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B      5.D
    6.A      7.A    8.A     9.B     10.C
    11.D    12.C    13.A    14.B    15.B 
 16.B    17.D    18.C    19.A
二、多项选择题
     1.BDE      2.ABC     3.ABCD    4.ABCD     5.ACD
     6.ABCD     7.ABCDE   8.AB      9.ABCD    10.ABC
    11.ACE     12.BCD    13.BC     14.ABDE    15.ABCD
    16.ABCDE   17.ABC    18.ABD    19.ABCD
三、判断题 
    1.×    2.X     3.、/    4.、/    5.、/
    6.X     7.×    8.、/    9.X      10.、/
四、辨析题
    1.错误。这是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两个不同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总和,说明经济增长速度。而国民生产总值即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2.错误。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的经济活动中,既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又负责经济的调控扮演“裁判员”的角色,这是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重大弊端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运动员”;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能,是市场经济活动的“裁判员”。政府一般不应直接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充当“运动员’’的角色。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改变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经济活动中的双重身份,是增强企业活力,搞好宏观调控的关键。
    3.错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是一回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是政府用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政策。从联系上看,二者都是通过对社会资金的分配实现的,都借助于货币的运动。但政策主体不同,货币政策的主体是中央银行,而财政政策的主体则是各级政府。而R-者调控的对象、货币流向、调控机理与时效都不同。
    4.错误。这样讲不全面。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5.错误。(1)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部分。只有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使消费基金适当增加,才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积累和消费之间既有一致性,又存在矛盾。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二者之间互为消长。若消费基金占得过多,积累基金会相应减少,这就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从长远看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3)要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就要恰当安排两种基金的比例关系。不加分析地认为只要增加消费基金,人民生活水平就一定会提高,是片面的。
  五、简答题
    1.答:宏观调控的政策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宏观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
    2.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运用的调控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又以经济手段为主,以法律手段为保证,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3.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即国民总收入(GNI),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3)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净值(N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中新创造价值的总和,它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
    (4)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NI)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全部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
    (5)个人收人(PI)。个人收入(PI)是指国民收入中分配到个人的部分。它是从国民收入中减去那些不会分配给个人的项目,如公司未分配的利润、社会保险金、应付未付工资等。
    (6)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指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赋后的余额,加上政府和社会对个人的救济补助(转移支付)。这部分收入才是个人可以自由用于消费、储蓄、投资及赠予的收入。
    4.答:宏观调控目标是政府最高层次的组织协调全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政府制定各种宏观政策和综合运用各种调节手段的依据。一般来说,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有:保持经济总量即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保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快速地增长;优化重大经济结构;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等。
    5.答:(1)对新设金融机构的审批,即“市场准入”。(2)审定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3)对金融机构经常实施市场检查。    (4)重视对有问题金融机构的挽救,尽量避免因单个金融机构经营不善出现大的社会震动。挽救和保护措施主要有存款保险、兼并、接管、清盘以及注资挽救等。 
 六、论述题
    1.【要点】政府采用经济的、法律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
    (1)法律手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控,首先是为市场运行建立规则并适时调整规则,这些规则大多数是采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并以国家权力作为后盾来强制执行,使市场交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计划手段。法律法规多为禁止『生规定,即告诉人们“不能做什么”,而经济发展计划则要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国家经济发展计划所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制定各种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贸政策等的主要依据。市场经济的经济计划具有长期性、宏观性和战略性三个特点。
    (3)经济手段。经济手段又称市场参数调节、经济杠杆调节,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调控手段。市场参数包括价格、利率、税率、汇率、工资以及税收总额、国债总额、信贷总额、投资总额等指标。为了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政府以其拥有的行政资源和经济资源,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预测、监测、干预、调节和控制,影响市场的运行和发展,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4)政府投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政府投资形成国有资产,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随着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转变,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能分开,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需要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要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以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2.【要点】(1)要用邓小平关于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
    (2)第一,这是面临的历史任务的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需要。第二,加快西部发展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振兴。第三,加快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部分人富起来,一部分人长期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四,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而深刻地进行,我们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第五,是为了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需要。要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最根本的就是加快发展。第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西部大开发。加快经济发展是维护改革、稳定、发展大局的需要,加快贫穷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是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抓住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大开发。 
  3.【要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日益显示出弊端。因此,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非常必要。具体原因如下:(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使企业和劳动者既有机遇又有风险。市场竞争保护强者,淘汰弱者。一部分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由国家和社会向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以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还可以运用社会保障为部分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补助或救济,可以缓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的问题。此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减轻企业负担,这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原有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弊端。这些弊端主要有:①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和企业负担,造成国家财政和企业的沉重负担,保障资金运用的效率也很低,在分配上过分向个人倾斜,使职工个人收入中本应用于个人保险的费用变为现实的购买力,加大了对市场的压力,特别是随着社会保障内容扩大与人口老龄化的逼近,国家的财政、企业的负担日益加重,难以为继。②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享有社会保障的机遇不均等。社会保障多限于国有单位职工,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广大的农民不能享有或只享有有限的社会保障。③社会保障项目中,明保少,暗保多,保障效果不明显;同时,社会保障内容不完备,社会化程度低,发展不平衡,难以很好实现企业的劳动力优化组合与职工的合理流动。④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不规范,未建立宏观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缺乏社会保障的规划、协调和监督体系。
 

 





公选领导考试

推荐图文

热门点击排行

©2015 hxp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3002816号-1
华夏培训网唯一网址www.hxp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