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信息
各地考试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试题 » 申论指导 » 正文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申论文章写作题答题思路


时间:2012-10-26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浏览次数:65  【华夏培训网: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历年申论写作试题解析文章写作题一直是申论考试中的传统题目,是申论考查的关键,不仅分值大、字数多、而且要求考生具备流畅的

   历年申论写作试题解析

文章写作题一直是申论考试中的传统题目,是申论考查的关键,不仅分值大、字数多、而且要求考生具备流畅的表达能力。由于公务员考试的逐渐升温、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申论的题型也在悄然发生改变,特别是以文章写作为代表。近十年,申论作文的命题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文章写作回归自主命题的趋势。

2002—2004年围绕某一社会问题的申发论述题;2005-2010年的命题或半命题文章写作题;2011年和2012年的自拟题目。十年间文章写作题呈现出相对自由的命题趋势。第一阶段是文章写作题目的尝试阶段,此阶段的文章写作题可以看成是一道大的论述题目,只要考生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即可;第二阶段是文章写作题目不断探索的六年,此阶段文章写作题在申论考试中的地位基本确定,题干要求逐渐减少,考生可发挥的空间变大;第三阶段是文章写作题目追求自由与卓越的阶段,此阶段的题干要求简单、明了,考生要在评述某一社会现象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卓越思想。

自主命题趋势对于考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自主命题考生要摒弃大段摘抄材料的懒惰心理,这是要生要迎接的挑战之一;挑战之二其实也是机会,要求考生在考试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跟踪社会热点问题,考前对自己总结的社会热点问题按照五大领域进行归纳汇总并形成文章。

2.对材料的依赖性减少。

以2011年和2002年省部级试卷为例。2011年要求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但通篇七段材料中明显涉及黄河文化的只有最后一段材料。

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作文章第一步需清晰阐释出黄河精神到底是什么,需要通过阅读分析材料然后再加以提炼才能得出来的,这就使得考生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可以直接原版抄材料,必须要把握通篇材料,进行分析提炼,在此基础上加以引申。这无疑增大了考试的难度,这也是为什么2011年申论考试平均分较低的原因之一。

2012年要求结合“给定资料7”中讲述的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并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此之外,在要求上还有一个不同点,即要求“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这种提问方式打破了2011年以前所有申论考试中“根据材料”的要求,直接告诉考生可以自由发挥和引申,这一变化趋势让很多考生无所适从,相信在接下来的考试里仍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此考生需转变大以往的备考观念及通用的写作思路,做好相应准备。

3.紧扣社会发展问题。

通过对近十年申论考题的分析总结发现了这样的规律,申论考试一直在围绕如何发展好、建设好社会主义出题,即紧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出题。比如2002年的网络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给定材料从正反两方面列举了这些影响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从而揭示出,要正确对待网络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2003年的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与公共安全问题。2004年的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交通问题。2005年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问题。2006年的我国各级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建设问题。2007年的土地问题。2008年的人与自热和谐发展的问题。2009年产业升级及粮食安全问题。2010年海洋的开发与保护问题。2011和2012则共涉及到四个主题,分别是: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及黄河精神、农民子弟教育问题、社会道德问题、公共安全问题。

通过总结近十年的主题,可以发现社会热点问题无外乎涉及到如下理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理论的背后共涉及五个领域,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领域。虽说,近十年申论出题领域不断变换,但始终遵循既定规律,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考生在复习中能把握这些规律,申论考试争取高分并非难事。




公务员报名、公务员考试、面试行测、申论
 

©2015 hxp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3002816号-1
华夏培训网唯一网址www.hxp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