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信息
各地考试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招考 » 数量关系 » 正文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数量关系“数列试错”实例详解


时间:2011-06-28 浏览次数:69  【华夏培训网: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例1】1,2,(),67,131。  A.6 B.10 C.18 D.24  【例2】1,2,(),22,86。  A.6 B.10 C.18 D.24  【例3】1,2,(),37

 

   【例1】1,2,(),67,131。

  A.6 B.10 C.18 D.24

  【例2】1,2,(),22,86。

  A.6 B.10 C.18 D.24

  【例3】1,2,(),37,101。

  A.6 B.10 C.18 D.24

  【分析】以上三道题目的题干当中都含有五个数字,并且未知项都在正中间。因此,如果数列当中相邻数字两两作差,得到的次生数列(这个概念后面章节马上会讲到)当中的四个数中,中间两个是不知道的,需要我们“先猜后验”从而得到最终答案。巧合的是,以上三题两两作差得到同样的次生数列:

  1,(),(),64

  【例1解析】如果猜测该次生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则应为形式:1,22,43,64,从而得到例1的答案,选择D:(提示:原数列两两之间做差)

  【例2解析】如果猜测该次生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则应为形式:1,4,16,64,从而得到例2的答案,选择A:(提示:原数列两两之间做差)

  【例3解析】如果猜测该次生数列是一个立方数列,则应为形式:1,8,27,64,从而得到例3的答案,选择B:(提示:原数列两两之间做差)

  【总结】例1~例3都是通过“相邻两项两两做差”得到同样的“次生数列”从而得到答案的,然而对这个“次生数列”的三种不同“猜测”分别对应以上三个不同的例题,其对应性需要我们进行“验算”来确定。因此,这三个例题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在考场上,我们需要进行很多大胆的“尝试”,但并非每一次尝试都会成功,有时候我们需要通过“数列试错”来剔除错误答案,并最终得到正确答案。

©2015 hxp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3002816号-1
华夏培训网唯一网址www.hxp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