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信息
各地考试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高考 » 成人高考试题 » 高起点 » 语文 » 正文

2014年成人高考高起本语文基础知识模拟(1)


时间:2014-04-14 来源:成人高考网 浏览次数:44  【华夏培训网: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1.下列词语中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绾(wǎn)结 浣(hun)纱 留芳百世 顺蔓(wn)摸瓜  B.对峙(zh) 伺(c)候 舐(

      1.下列词语中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绾(wǎn)结 浣(huàn)纱 留芳百世 顺蔓(wàn)摸瓜

  B.对峙(zhì) 伺(cì)候 舐(shì)犊情深 情礼难容

  C.山岫 星宿(xiù) 秀外慧中 乳臭(xiù)未干

  D.觊觎 舆论 尔虞(yú)我诈 伶牙利齿

  解析:A.流芳百世;B.情理难容;D.伶牙俐齿。

  答案:C

  2.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虽然他当时还不是什么成名的作家,但他那________的文风,文章所蕴含着的真挚的情感,还是一下子吸引住了总编。

  ②几天前,他刚刚被授予“优秀公务员”的荣誉称号,今天却因为受贿坐到了审判席上,这真是对这一荣誉称号的极大________。

  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播出后,众多专家的精彩演讲,使广大的电视观众进一步________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A.简朴  污蔑  领略

  B.简朴  诬蔑  领悟

  C.俭朴  诬蔑  领略

  D.俭朴  污蔑  领悟

  解析:简朴:(语言、文字、生活等)简单朴素。俭朴:俭省朴素。污蔑:玷污。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悟:领会理解。

  答案:A

  3.(原创题)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这份备忘录一同解密的是一封由布莱尔当年的外交政策顾问、现任军情六处处长约翰·索沃斯所写的信件。信中说:“这份备忘录仍是一份机密内部文件,不可以(我再说一次,不可以)让政府以外的人看到。”

  B.2010年1月30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向台湾出售“黑鹰”直升机、“爱国者-3”反导系统、扫雷艇等总额近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随后中方通过多种渠道表示强烈反对。

  C.“医生,我最近从书上查到治肿瘤的偏方,说是很管用,但吃了好像没效果,你帮我看看……”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的门诊部,林丽珠教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人,“这些人来医院之前,早试过各种各样的偏方,病情不但没起色,多数还越吃越糟糕。”

  D.小杜在这里郑重提醒,希望不要有再多的朋友犯这样的错误。高手操作历来讲求顺势而为,希望大家不要总是“看空不做空”,别“好了伤疤忘了疼。”

  解析:A项双括号应改为双破折号,因为“我再说一次,不可以”属于说话者强调的 内容,必须说出来;C项“林丽珠教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人”后的逗号应改为冒号;D项句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处理任何问题都允许通权达变,但应以不违反党的政策,有利于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原则。

  B.得知他因为奥赛成绩优秀而被邀请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全班同学对他侧目而视。

  C.“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是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D.如果在任何情况下文言文都采用直译的话,读者就会完全不可理喻了。

  解析: A.“通权达变”指为了应付当前的情势,不按照常规做事,而采取适合实际需要的灵活方法。B.“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C.“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D.“不可理喻”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日本首相安倍晋三9月12日宣布辞职,对此,有人一方面表示“非常惊讶”,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安倍 “很可怜”。

  B.鉴于韩国政府已无法说服阿富汗政府释放塔利班囚犯,塔利班方面不再坚持用韩国人质换取塔利班囚犯的要求。

  C.希腊公共秩序部部长表示,希腊政府已经动用了反恐法并出动反恐部队来搜寻纵火犯,这意味着政府开始更加激进的措施应对国内森林大火。

  D.安徽市民曾玉江在胥坝渡口岸边偶然看到江面上有白色的动物在游动,因为好奇,就用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的录像功能拍摄了下来。

  解析:A.语序混乱,将“一方面”调至“有人”前; C.成分残缺,应在“更加激进的措施”前加“采取”;D.“录像功能”与“拍摄”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录像功能”。

  答案:B

  6.请以④“批评是心灵的事业”为首句,排列下边六个句子的顺序,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

  ①任何时候,批评家和作家之间都应该保持必要的距离和警觉。

  ②他们能够永远站在自由和批判的立场上,不断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

  ③它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具有独立思想意识的批评家。

  ④批评是心灵的事业。

  ⑤创作因此会受到伤害,批评也随之走向没落。

  ⑥否则,相互之间就会出现过于客气、盲目吹捧和妄加赞美的不良现象。

  正确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是否同一的角度看,①⑥显然是同一意思,只是从正反两面来说而已。从是否呼应的角度看,整体上了解可知④应当是总起句,处于段首;从局部词语暗示来看,②③两句中分别有人称代词“他们”和“它”,分别对应着③和④中的“批评家”和“批评”,因此②③要跟在④的后面,且③在②前面;从前后逻辑呼应来看,④③②和①之间是因果关系,⑥和⑤之间语意加深。所以,正确排序应是④③②①⑥⑤。

  答案:④③②①⑥⑤

  7.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任选3小题)

  (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李商隐《无题》)

  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4)斯是陋室,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吾生也有涯,________。(《庄子·养生主》)

  答案:(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心有灵犀一点通 曲终收拨当心画 (3)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 (4)惟吾德馨 而知也无涯






        成人高考

©2015 hxp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3002816号-1
华夏培训网唯一网址www.hxp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