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信息
各地考试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高考 » 成人高考培训 » 专升本 » 政治 » 正文

201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论述题复习资料2


时间:2012-06-06 来源:成人高考网 浏览次数:91  【华夏培训网: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1.试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l)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首先,二者是对立的。绝

 
1.试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l)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首先,二者是对立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个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或两种不同属性,它们各有不同的规定性,是有区别的。其次,二者又是统一的。这种统一表现在:其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之中有相对。其二,相对真理可以向绝对真理转化。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即一要坚持,二要发展。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然后又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普遍真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客观真理,也就是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的正确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绝对真理。因此,必须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要反对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这种观点鼓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过时了",怀疑和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的正确性,因此,也就是怀疑和否定其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又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个别观点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改变。这说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时也是相对真理,不能把它变成僵死的万古不变的教条。不承认这一点,也就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因此,必须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典范。

  
2.试述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及其意义。

  (l)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反复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过程,人们认识的任务就是要求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题目:试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而不是离开具体时间、地点、条件的抽象的永恒的符合。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符合的正确认识,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和客观事物发展的一定过程的正确认识,人们不可能超越实践和事物发展的历史阶段,去追求和实现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3)随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和实践活动的向前推移,已经形成的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会变得不统一,这就要求人们的认识必须与时俱进,随着实践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实现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的新的统一。总之,这种统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4)人们的认识落后于或超越于客观实践和事物的发展阶段,都是离开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样就会犯右倾保守主义或"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损失。

  右倾保守主义错误:陈独秀――认识落后于客观事物和历史的发展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王明―― 超越了客观事物和历史的发展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一天等于二十年等

  8.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科学技术虽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但当它渗透到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中,就会引起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发生重大变化,并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生产迅速发展。

  (2)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不仅是一般的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因为: ①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古代,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人们体力劳动;在近代,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主要因素仍然是资金、劳动力和资源的投入;而当代,科学技术因素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比重中超过一半,有些地区和部门甚至高达60%~90%。从而,科学技术因素成为与古代和近代生产力相区别的基本特征之一。②科学技术已全面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之中。无论是劳动者技能的提高,劳动工具的变革和创新、劳动对象的开拓,还是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配置,生产活动最优化的组织管理,都是通过科学技术的作用来实现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已经一体化了,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③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①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重大贡献;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到战略性地位,认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③现代科学技术对发展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国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把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求我国必须发展高科技的知识经济,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早日实现。

  9.运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人口问题。

  (1)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告诉我们,人口生产必须与物质生产相适应,既不能抽象地说人口数量越多、密度越大、增长越快越好,也不能反过来说人口数量越少、密度越小、增长越慢越好。只有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才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2)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一段时期内增长过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的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3)我国造成严重的人口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我国面临的严重人口问题,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必须自觉地、有计划地对人口进行调节和控制,降低出生率,把过多的人口数量逐步降低; 二是要提高人口质量,提倡优生优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我们既要看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又要对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充满信心。

  10.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l)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它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3)掌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①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完全同步性,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就可以建设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历史的继承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努力继承祖国的一切优秀精神文化遗产,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就会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③由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因此,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

推荐图文

热门点击排行

©2015 hxp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3002816号-1
华夏培训网唯一网址www.hxp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