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信息
各地考试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高考 » 成人高考培训 » 专升本 » 政治 » 正文

201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论述题复习资料1


时间:2012-06-06 来源:成人高考网 浏览次数:168  【华夏培训网: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1.阐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1)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的统一。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1.阐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1)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的统一。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展就是通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来的。

  (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① 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国搞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实干苦干,稳步前进,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等方面进行长期的量的积累。② 而当事物经过量变的准备而面临质的飞跃时,要敢于并善于抓住机遇,推动事物走向新的阶段、跃向新的台阶。急躁冒进,会欲速则不达;过于保守,又会坐失良机,推迟发展进程。③ 只有二者辩证结合起来,才能早日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2.试述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并说明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1)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

  (2)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第一,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就没有发展。第二,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生长起来的,它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保留了其中积极的因素,辩证的否定又把新旧事物联系起来。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

  (3)作为发展环节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新事物既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辩证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否定一切,全盘抛弃。

  (4)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具有重要意义。 ①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必须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 ②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在对外开放中,要积极吸收外国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东西。必须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

  3.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阐明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否定,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 ① 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片面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并增加了更高级的新内容,因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② 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仿佛又回到出发点,使事物发展过程呈现出周期性,因而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③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一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我们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社会主义必然最后战胜资本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要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

  (3)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各种挫折。我们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反对看不到我们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准备的盲目乐观的倾向,在曲折的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4.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理论。思想路线是哲学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化,即作为指导思想而体现于实际工作各个方面的哲学路线。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最精练、最简要的概括。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也简称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路线,表现在实际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具体化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实践,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和群众的实践活动作为党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为了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4)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能动的反映论,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理论依据。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和目的,就是要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而不是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的反映论。)

  (5)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们是否真正做到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同时,通过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真理的过程。党的思想路线正是体现了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6)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历史的经验证明,党的思想路线是否正确,是否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3)实践论的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5)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

  5.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l)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曲折上升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理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都是人民群众的观点。"从群众中来",表明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正确思想的来源,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出发点;其实质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发动群众贯彻执行,并检验、修正、补充和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过程,是检验、修正、补充和发展理性认识的过程。坚持不断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是认识无限曲折上升式发展的过程。

©2015 hxp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3002816号-1
华夏培训网唯一网址www.hxp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