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信息
各地考试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高考 » 成人高考成绩 » 高起点 » 语文 » 正文

201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


时间:2012-05-26 来源:成人高考网 浏览次数:202  【华夏培训网: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恶心 厌恶 恶贯满盈 B 模型 模样 模棱两可 C 剥削 瘦削 削足适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恶心  厌恶  恶贯满盈

    B  模型  模样  模棱两可

    C  剥削  瘦削  削足适履

    D  荷花  荷载  荷枪实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不胫而走  旁证博引  即往开来

    B  鞭辟入里  变本加厉  瑕瑜互见

    C  轻歌曼舞  始作勇者  一愁莫展

    D  以逸代劳  谈笑风生  变换莫测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地球生物圈是自然界经过长期___形成的,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础。

    ②终身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毕业证的获得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

    ③舟曲地区多处山洪___,空前的泥石流灾害使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

    A  演化  终止  暴发

    B  演化  中止  爆发

    C  变化  终止  爆发

    D  变化  中止  暴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毕业后,同学们虽然天各一方,不能常常见面,但是一直都藕断丝连,彼此牵挂。

    B  老师强调,班委成员之间要注意团结协作,要在分庭抗礼中共同推动班集体发展。

    C  竞争对手的公司成立较晚,却后来居上,迅速占领的技术市场,真可谓祸起萧墙。

    D  在这次国际杂技邀请赛中,中国队参赛选手又拿出了不少令观众拍案叫绝的作品。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在交通路口设置了“非机动车禁驶区”,机动车就可以免收得机动车干扰,从

    而加快行驶速度。

    B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人类走出人口剧增、资源枯竭、

    环境恶化困境的重要选择。

    C  如果美术工作者看不到儿童自身发展的主动性,过早地让他们接受专业绘画知识,

    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儿童发展的枷锁。

    D  为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驻本市高科技园区企业,市政府相关部门将为此类

    人才提供专门的资金支持政策。

    6.在下面横线处填入短语或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___,___.果然,稍微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光亮。这个太阳就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光亮,___,___.

    ①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②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③射得人眼睛发痛

    ④我知道太阳要从那里升起来了,便不转睛地望着那个地方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④③①

    D  ①④②③

    二、现代文阅读

    陆龟蒙《冶家子言》中说:“吾祖始铸田器,岁东作必大售。”意思是他的祖辈是做农具的,每年春耕开始的时候,农具销量很大。有意思的是,文中的“东作”释为“春耕生产”.其实,不仅仅“东作”是“春耕”,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这个方位词总是与“春”这个季节词联系在一起。比如,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春风”就是总被说成是“东风”,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还有“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更有“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等,简直就是东风的解释了。

    为什么在中国“东”这个词总是可以替换“春”这个季节词呢?这是中国的季风气候使然。简单地说,春夏来临,太阳很快地把热容量小的大陆晒热,陆地上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气压变低,海洋由于热容量大,升温较慢,与同一时段的大陆比,海洋上气压相对高,因此海洋上的空气向大陆流动。秋冬以后,这个过程正好相反。所谓季风就是指这样一年中方向有规律转变的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大范围的空气流动。中国的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西面是亚洲内陆。春天,有季风从东面或东南而来,因此,东风也就可以包含春风的意思。

    但是仅仅这样说,还忽略了一个问题。因为东西南北这些地理方位词,都关涉到叙述者的位置。对有的人而言是东,但对另外的人来说却是西,南北亦然。对中国东部,尤其是中原地区而言,春天的风是从东面或东南面的大海吹来的,但是对于中国其他地区而言,季风或从西南的印度洋吹来,或从西北的北冰洋和大西洋吹来,因此春风就不应该是东风。另外,东南季风势力也有限,只能吹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此线以西,春风也都与东无关。东南季风吹到的内陆最深处,正是中国的农牧分界线。由此可见,中国人阿布春风角东风是中原人的视角占有了主导话语权。就文化而言,中原地区农耕民族的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因此中原地区的视角就成了全中国发视角,并影响到中国人称春风为东风。在语言中,凡是涉及地理方位的词,都有一个话语权的问题,以谁的视角叙述,谁的视角方位词流行,就看谁的影响力大。

    7.阅读第一段文字,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陆龟蒙将“东作”注释为“春耕生产”,这表明中国古代很重视农业生产。

    B  在当代文化背景下,“东”与“春”的密切联系表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C  作者列举中国古代诗词的例子在表明,“东风”常常可以指代“春风”.

    D  “东风随春归”意思是东风随春天而至,所以作者说可以用东风解释春风。

    8.根据文意,下列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海洋的热容量总是比陆地大,所以空气总要从海洋流向陆地。

    B  从总体来看,中国的气候受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的影响很大。

    C  东南西北等地理方位的具体确认,是通过叙述者的位置来确定的。

    D  在中国,大兴安岭、阴山吉冈底斯山等,是有标志意义的地理名词。

    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方位词“东”总是与季节词“春”互相替代,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现象。

    B  亚洲内陆和太平洋在热容量上的差异,使中国的东南季风出现在春夏期间。

    C  在古代中国,如果不掌握主导话语权,东南西北的方位指代就没办法明确。

    D  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农耕民族的文化逐步成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

    10.对于中国人把“春风”叫“东风”的原因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自然界的东南季风是中国境内春风发来源之一。

    B  中原在地狱辽阔的中国,长久拥有主导话语权。

    C  西南季风以及西北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微乎其微。

    D  受农耕文化以及气候的影响,“东风”的说法比较广泛。

©2015 hxp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3002816号-1
华夏培训网唯一网址www.hxp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