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信息
各地考试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高考 » 成人高考培训 » 专升本 » 教育理论 » 正文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复习:心理学4


时间:2011-12-09 浏览次数:120  【华夏培训网: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思维和想象      一、选择题      1.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2.学生解题能够

 思维和想象  
 
  一、选择题
  
  1.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2.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有较强的(发散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原型)   
  4.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   
  5."足智多谋,随机应变"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   
  6.由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定势)   
  7.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分析问题)阶段。   
  8.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9.学生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抽象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结合和练习起来的思维过程是(概括)   
  10.在头脑中确定各种事物之间的异同的思维过程是(比较)   
  11.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系统化)   
  12.在头脑中产生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   
  13.工程设计蓝图主要是一种(创造想象)
  14.作家写小说主要是一种(创造想象)   
  15.工人根据设计蓝图施工时,主要依赖于(再造想象)   
  16.学生看小说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再造想象)

  二、辨析题
  1.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正确。思维和感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的反映,他们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或个别属性,而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在解决问题的阶段中,一般说先分析问题,再提出问题。   
  错误。在解决问题的阶段中,一般说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   
  3.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这是几种思维。   
  错误。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这是发散思维。   
  4.创造性思维是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的思维成果的过程。   
  错误。创造性思维是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思维成果的过程。   
  5.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心理过程。   
  错误。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6.幻想是指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正确。幻想是指与个人愿望相练习,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三、简答题   
  1.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1)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最基本的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2)比较与归类:比较是指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归类是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归入适当类别中去的思维过程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人脑中抽出各种对象或现象的共同点、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概括是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   
  4)系统化与具体化: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具体化是指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后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推广到同类的具体事物中去的过程。   
  2.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1)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形式   
  2)判断是指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练习,它是事物之间练习和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3)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练习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3.概念形成有哪些阶段?   
  1)抽象化。概念形成的第一步是为了解事物的属性。要了解事物的属性就需要对具体事物的各种特征予以抽象化。例如,儿童将许多积木分类时,必须对各种积木的特征依其颜色、大小、形状或功能等予以确认,然后根据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的属性将积木分类。   
  2)类化。概念的形成,除了从具体事物抽象其属性外,还可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此种认同作用,亦即刺激的类化作用。   
  3)辨别。概念的形成,从发觉属性(抽象化)到认同属性(类化),必须同事认知事物属性间的差异性(辨别),以便分类。   
  4.问题解决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解决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目标指向性。解决问题就是通过一系列认知活动有目的地把初始状态变为目标状态。   
  2)操作系列性。在把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问题解决活动种,充满了一系列操作性。   
  3)操作认知性。具备了目标指向性和操作系列性的同事,还应有操作认知性

©2015 hxp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3002816号-1
华夏培训网唯一网址www.hxpx.com